乘坐地铁的人很少知道,地铁车辆是如何维修保养的。
开车的人都知道,汽车要保养,故障要维修,要找4S店;但乘坐地铁的人很少知道,地铁车辆是如何维修保养的。在北京,有这样一座为地铁列车进行检修的车间,这里的工人都是地铁的“医生”。
位于北京善各庄地铁站附近的马泉营车辆段,从卫星地图上看去,厂房的形状就像电路板上的元器件,延伸出的许多线路汇总成一根。这些“线”就是连接地铁运营线路和检修车间的铁轨。每天早晨,达到行驶里程的列车来到这里,按计划进行车辆检修,确保次日能以良好的状态投入运营。
一辆列车完成早高峰运营后从终点站开上地面,准备驶入车辆段检修车间进行检修。京港地铁运营的14号线东段45列车的检修工作都在这里进行。地铁列车的检修工作和汽车的养护有些类似,主要根据运营里程及时间等因素确定。京港地铁的列车检修分为A类检修(约5000公里或15天)、B类检修(约15000公里或45天)、年度检修(每年1次)、C类检修(每400000公里或4年)。
14号线马泉营车辆段检修库内部一共有25条轨道,其中23条可以前后停放两列车。在检修库,列车主要进行A类检修、B类检修和年度检修。每个班组负责检修的员工10人左右,对列车的各个系统进行全方位“体检”。
工作人员登上扶梯,准备进入正在检修的列车。该列车当天进行的是A类检修,主要为车顶、车内和车下设备不通电检查以及通电后的列车性能整体测试。
在列车车厢内,一位检修人员正在检查车门各部件。车辆检修分为断电和通电两部分,只有在断电情况下,检修人员才能对车内外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。在断电检修过程中,车内光线昏暗,检修人员需借助手电仔细检查各系统元器件有无故障。
车内检修人员从车头到车尾分别对每侧的30个车门的健康情况细致检查,以保障上线列车车门的正常开闭。
他们还要检查车厢内部装饰部件,如扶手螺丝是否有松动,座椅是否损坏,空调出风系统是否正常,动态报站系统是否准确,列车紧急报警装置及灭火器是否完好……每个零部件都需要仔细检查,仅客室内检查和测试项目就超过100多项,至少需要3个小时。
在车内检修进行的同时,检修人员正在进行车下设备检修。车下检修一般由两组人完成,分别对6节车辆车下所有部件进行检修。
检修人员沿着车辆一侧,对列车车体下面所有部件进行仔细检查。车下机械部件紧固螺丝是否松动,制动系统空气管路是否有泄漏,车轮与钢轨接触的踏面是否有损伤,制动闸瓦是否有裂损等,这些检查项目关系到地铁行车安全。
车下检查的路线是从车头开始,先对车下一侧进行检查情况,再沿检修地沟对车辆正下部检查,回到车头之后,再检查车下另一侧,路线呈“S”形。
检修人员在车下需要仰着头仔细查看列车部件。员工检查完3节车后,颈部、肩部、上肢和腰部都会酸痛,他们只能在紧张的工作间隙活动活动身体各部位。
车下检查进行的同时,车顶的空调滤网更换工作也在进行之中。列车空调滤网15天内就需要清洗一次,在接近50摄氏度的列车车顶,两名检修人员一左一右,依次更换列车空调内的过滤网,以保证列车空调通风的清新。
检修人员手动拧开空调顶盖上的四颗螺丝,打开顶盖和固定框架,抽出旧过滤网,换上新的,盖上固定栅和盖子,最后拧紧螺栓,一块过滤网就更换完毕了。一列车,这样的动作他要重复14次。
两位检修人员检查车顶的受电弓。在断电状态下,他们要对受电弓的机械部分和电缆连接情况做仔细检查。
检修人员脸上满是汗水。厂房内的温度非常高,尤其是到了夏季,列车车顶像蒸笼一样,一个班次下来,检修人员就像在水里泡过,摘下安全帽都能倒出汗水。
车顶的工作结束后,检修人员解下安全带,准备下到地面。
同组的几位检修人员交流工作情况。检修人员点滴细致的工作,确保列车的“健康”,将乘客安全、准点、舒适地送达目的地。
经过严格的检修作业流程,一组状态良好的列车从检修库内出发,即将驶向运营线继续承担晚高峰列车运营工作。
打开微信搜索公众号“网易本地”也可以关注我们。大城小事,有你才精彩。